文/秦楠
编辑/渔夫
此次IPO是健信超导迈向资本舞台的关键一步,这究竟是其破局腾飞的起点,还是争议的开端,答案有待市场检验。
打破国外垄断与隐现的集中度风险
全球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市场在技术迭代与规模扩张的双重驱动下发展。健信超导凭借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突破,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全球MRI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11亿美元攀升至2030年的14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0%。中国作为最大增量市场,正通过鼓励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采购、加大研发补贴等政策,加速基层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为本土企业开辟广阔空间。
健信超导的核心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占据MRI设备核心部件约50%的成本,是产业链关键环节。
作为国内最早实现高场强超导磁体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健信超导打破了欧美日企业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垄断,成功解决医用MRI超导磁体“卡脖子”难题,为国产磁共振产业提供稳定核心部件供应,有力推动了设备国产化进程。
凭借技术创新,健信超导已构建覆盖1.5T零挥发超导磁体、1.5T无液氦超导磁体等的完整产品矩阵。以装机量计,2024年其全球超导磁体市场份额位列第五,稳居国内企业第二,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
在零挥发超导技术领域,公司不仅追平了与国际巨头约20年的技术差距,还通过设计与工艺创新持续提升产品性能与成本竞争力。在无液氦超导磁体领域,其自主研发的1.5T产品采用全球首创的“全固态传导冷技术”,有效破解了我国液氦资源短缺的瓶颈。
技术优势为健信超导赢得了全球头部客户青睐。目前,公司已与日本富士胶片集团、美国GE医疗、意大利百胜医疗等国际巨头,以及万东医疗、深圳安科、联影医疗等国内龙头建立深度合作。超半数产品最终销往日本、欧美及海外新兴市场,助力MRI设备全球普及。
然而,高度集中的客户与供应商结构正成为其发展的显著风险点。 2022-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营收比重从73.75%攀升至79.62%,其中富士胶片集团贡献了超四成营收,单一客户依赖严重削弱了议价能力。同期,前五名原料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始终超过50%,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脆弱性。
这种结构性风险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报告期内,健信超导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51亿元和4.25亿元,归母净利润从3463.5万元增长至5578.39万元。但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5.77%,营利增速显著放缓。公司坦言,永磁产品因磁钢价格波动与销量下滑导致收入减少,超导产品也因国内医疗采购市场承压、政策落地节奏放缓而增速趋缓。
尽管净利润保持增长,但过度依赖大客户与供应商的商业模式,使其极易受下游客户策略调整、市场环境突变或上游供应中断的冲击,引发业绩剧烈波动。若想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健信超导亟需拓展客户群体、优化供应链布局,以化解集中度风险,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低毛利困局与增长瓶颈凸显
顶着“全球最大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光环的健信超导,其财务数据暗藏隐忧,核心在于毛利率水平。2024年其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4.94%,虽较2022年的19.56%与2023年的22.84%呈上升趋势,但与同行业平均毛利率45.17%相比,差距巨大,不足行业均值的六成。这一对比凸显了其在盈利能力上的短板。
然而,即便有所提升,与布局更全产业链、具备更高技术附加值的同行相比,健信超导超导产品的毛利率仍显不足。 以联影医疗为例,其凭借医学影像设备全产业链布局,直接面向终端医院销售,在超导产品及整机销售中获取了丰厚利润,毛利率远超健信超导单一超导部件的盈利水平。
反观永磁产品,2024年表现疲软,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1.59亿元降至1.38亿元,销量由297台降至262台。健信超导表示,收入减少源于销量下滑,且平均单价受磁钢价格回落影响而降低。
与部分同行相比,健信超导在永磁产品业务上缺乏多元化应用拓展或高毛利细分产品,导致其抵御市场波动风险能力较弱。在磁钢价格波动时,无法通过其他高毛利业务平衡利润,进而拉低整体毛利率。
健信超导将毛利率差异归因于产品类型、产业链环节与业务发展方向的不同。
但不可忽视的是,研发投入强度不足是导致其毛利率偏低的关键内因。 2022-2024年,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4.44%、14.41%和18.36%,而健信超导2024年研发费用率仅为6.5%,远低于行业均值,不足其三分之一。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产品技术创新与升级速度,难以提升附加值,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过度依赖成本定价策略,最终制约了毛利率提升。
健信超导的毛利率困境,深刻反映了其在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竞争力提升及研发投入方面的短板。若想在未来提升盈利、缩小与同行差距,必须在业务布局、技术研发等层面进行深度调整。
在行业高速发展、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低毛利与营收下滑已成为其上市进程的重大阻碍。若无法在技术研发、市场策略、库存管理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这家“全球第一”的独立供应商,恐将在低附加值竞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其盈利前景与市场地位将面临严峻挑战。
IPO进程深陷质疑漩涡
健信超导的IPO进程正笼罩在一片质疑声中。这家自称全球MR行业领先的企业,在冲刺科创板上市的关键时刻,却进行了近6000万元的家族分红,令其上市前景蒙上阴影。
股权结构显示,健信超导由许建益家族牢牢掌控。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许建益、许卉及许电波三人合计控制公司59.92%表决权,处于绝对控股地位。2022-2024年,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近6000万元,按持股比例计算,过半流入了控股家族。
此举引发市场强烈质疑:在IPO前夕进行如此高额分红,其合理性存疑,究竟是共享经营成果,还是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剧烈,分别为-3675.73万元、6983.15万元、-2060.27万元。在现金流状况并不稳健甚至为负的情况下,持续大额分红的逻辑难以令人信服。
一边是控股家族享受分红盛宴,另一边公司却急切地向资本市场募资补血。 此次IPO,健信超导拟募资8.65亿元,其中9000万元明确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公司账上货币资金并非捉襟见肘,报告期内余额最高时达1.3亿元。更关键的是,其存货与应收账款高企:截至2024年末,存货账面价值高达3.19亿元,应收账款为8832.80万元,二者合计占流动资产比例近八成。这反映了公司在运营效率和回款管理上存在压力。
在此情形下,仍坚持募资补流,其必要性与真实动机难免受到拷问。 若无法清晰、令人信服地解释巨额分红后募资补流的实际需求与资金具体去向,投资者有理由质疑其募资动机是否纯粹,担忧其可能借上市之机进一步充实控股家族财富。
从行业竞争角度看,健信超导的经营现状也难以支撑其大规模募资的合理性。公司毛利率远低于行业均值,研发投入强度仅为行业均值的三分之一。在技术驱动的医疗设备行业,低毛利叠加低研发投入,意味着核心竞争力薄弱,未来发展前景堪忧。在此困境下,不优先将资金投入研发提升竞争力、改善经营效率,反而热衷分红后再向公众投资者募资,实有本末倒置之嫌。
健信超导IPO前夕巨额家族分红与募资补流的矛盾操作,严重挑战了资本市场的公平与理性原则。若想成功登陆科创板并赢得市场信任,公司必须坦诚回应质疑,就分红决策的合理性、募资补流的紧迫性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的具体措施,向投资者给出清晰且令人信服的解释与承诺。否则,其IPO之路恐将在重重质疑声中折戟。
结语
健信超导亮眼的技术光环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成长隐患与治理挑战,其最终将面临“规模扩张”与“价值创造”能否统一的严峻考验。资本市场的信任,绝非规模与技术光环的附属品,而是对可持续盈利能力与治理透明度的郑重投票。对健信超导而言,深刻的刀刃向内治理和经营转型已刻不容缓。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据PCWatch报道,戴尔在日本发布了全新的XPS13Plus笔记本,但没有公布价格和出...更多
2022-04-19 16:27:00据彭博社报道,全球主要芯片制造商产成品库存正加速累积,这一现象引发业界担忧。尽管几家受访企...更多
2022-04-19 16:10:00德龙激光明日开启申购,公司本次发行前总股本为7752.00万股,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2584...更多
2022-04-19 16:01:00StrategyAnalytics的WSS服务最新研究指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批发收益...更多
2022-04-19 15:31:003月1日起,由第十届全球云计算大会middot;中国站主办方英富曼集团牵头组织的第九届ld...更多
2022-04-19 15:16:004月19日,日元兑人民币,一度低至0.0499!截至18日上午12时,日本东京外汇市场日元...更多
2022-04-19 14:41:00据中国移动发布的集采公告显示,本期集中采购产品为2V、12VⅠ类铅酸蓄电池产品,预估采购规...更多
2022-04-19 12:58:00乘风破浪,破局爆发2022年5月17日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即将于深圳会展中心惊艳亮相1...更多
2022-04-19 12:53:00